浅谈“退一步想”

发布日期:2016-07-04
【字体:打印

浅谈“退一步想”

仇晓东

如果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经常有人会“退一步想”,也就是既然承认事情是不好的,但是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然后再做打算的意思。对于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消极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面向现实的辩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正确的。

对于这样的两种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那一种。简单的说是“积极”或“消极”,不免带有片面性,具体的看法应根据不同的事情而断定。

一个人并非“生而知之”者,也很难保证前进道路永远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困难,碰到挫折,甚至遭遇不幸。在挫折和不幸面前我们应该是抱有怎样的态度呢?埋怨,只会加剧痛苦;回头,那就永远无法成功。正确的态度是泰然处之,用合理的方法继续前进。这倒有点像“退一步想”的做法,虽然承认事情是不好的,但也庆幸并不是绝无任何希望,下一步是再作努力。这样可以使人早日摆脱苦恼,不至于狂野颓废。古代有“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丢了马,别人都很难过,他却泰然处之:“焉知非福”颇有一番大将风度。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有人曾经问他失败了多少次,他泰然一笑说:“我已经取得了一万种不成功的经验”。如果不是这样“退一步想”,恐怕塞翁会因为丢了马而生气,爱迪生会因为多次的失败而上吊自杀。所以说,“退一步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退一步想”并不是自我安慰,而是自我振作。如果只是自我安慰,那永远也无法前进。中国有一个自我安慰的典型,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阿Q自创了一套“精神胜利法”,每每在挨打时,从不还手,让人挨打,而在事后自己躲进小庙,摸摸痛处,在梦里揍那些打他的人,似乎这样阿Q可以忘掉痛楚了。可是结局是醒来了又要挨打。这种“精神胜利法”,也有点像“退一步想”的做法,但这是一种很不可取的消极哲学。

由此可见,要判断“退一步想”的做法是否可取应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能使人摆脱挫折和不幸,从而使人成功,那就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思想,是积极的,是可取的;如果它只能使人自我安慰,自甘落后,甚至情愿挨打的,那就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肯定要摒弃的。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情况,遇到挫折、不幸是难免的,当事人就必须面对现实,努力改正,而旁观者不能单纯地议论他人,议论是非,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简单地说“消极”,是雪上加霜;简单地说“积极”,也会使人陷入盲目,无法前进。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路桥微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公告 |   中建路桥纪委监督举报

地址:石家庄建设南大街38号 邮编:050001 电子信箱:sinorb@cscec.com

Copyright ©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冀ICP备05030520号-1

版权所有: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