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有感
——人生第一步
张新芳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真挚的感情,以及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始终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博大胸怀,很快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热句。
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到22岁,都在这个小村庄里工作和生活,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触摸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7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和粗茶淡饭,他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处处用心为百姓办实事,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他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梁家河的土地养育了他,梁家河的乡亲保护过他,在这里他也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习近平后来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知青岁月铸就了习近平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优秀品格。
在梁家河,习近平是当时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贫瘠的地方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在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没有放松读书学习。习总书记始终保持着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都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习总书记读书涉猎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积累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讲话引经据典,都是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知,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正是这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在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下,他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
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岁月,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广聚职工智慧、汇集职工力量,使整个公司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让企业的发展又快又好。
作为中建路桥的年轻人,我们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水平,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扬中建路桥“以干事创业为本、以履约创效为本、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理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坚定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为自己的人生聚集能量,为公司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