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梁家河》精神

发布日期:2018-08-01
【字体:打印

近日,公司党办室寄来了《梁家河》一书,从内心想公司为了一本书还专门花费邮寄费到工地,觉得有点不值得,但是从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同时觉得我们第一时间读到这边书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急需改变的想法和工作方式。读完这边使我感受到了八个字,那就是:“团结”、“坚持”、“创新”、“感恩”。

196911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众多知识青年坐着“知青专列”来到了当年父亲闹革命的地方,刚来到梁家河,其实心里跟当地老百姓是有距离的。但是当年经过姨夫姨母的劝说和回想父亲的教诲,树立了“团结观”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同时“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需要这种“团结观”,在从一个工地进入一个新的工地时,大部分同事有可能是不熟悉的,但是经常会带着上个工地的习惯方式去做事,从而会引起一些摩擦和不愉快。不仅耽误了工作,而且造成了误会。所以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这种团结观。团结各部门,将本职工作做好,只有大家全部的本职工作都做好了,才有单位的集体荣誉。

总书记的坚持读书使我感触颇深,在那个年代点着煤油灯凑近光亮看书,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再回头想想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总书记那时强百倍,但是却比总书记读书的劲头少了百倍。如果我们现在拿出总书记读书的百分之一的劲头我们在考取监理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考试,我想通过率应该会很高。

沼气池的建设,是总书记当年亲自去四川寻找答案的结果。我们在现实的路桥建设过程中是有很多这种机会的,以后要抓住机会、迎难而上、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他在梁家河呆了七年,在梁家河的七年不仅知识得到了积累,同时也使他精神得到了升华。走出梁家河后又多次回到梁家河看望慰问父老乡亲,体现了总书记的感恩之情。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将从《梁家河》书中描述的总书记的一言一行贯穿到路桥建设工作中,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徐达)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路桥微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地址:石家庄建设南大街38号 邮编:050001 电子信箱:sinorb@cscec.com

Copyright ©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冀ICP备05030520号-1

版权所有: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