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梁家河》 助力路桥梦

发布日期:2018-08-06
【字体:打印

鲁英献

那是19691月,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7年时间里,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 、思想关。从最初的没有妇女干农活水平高,到两年后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从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到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从太行山根据地跟群众打成一片,到和群众融为一体,这就是一个升华和净化。习近平主席说过“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他15岁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人生成长经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好当前的路,或许每个人看了《梁家河》后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

看完《梁家河》后,我感受颇深,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不畏艰辛,接受艰苦环境的锤炼;就要勇于面对,获得务实求进的态度;就要在逆境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此一来,即便无法成就一个成功的你,也不会造就一个失败的你。人生的航向不定,但不管前方的迷雾有多大,指引你成功的灯塔永远在你前方。年轻的习近平立下誓言: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这里培养了我的信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年轻的我们应该有一个坚定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不怕吃苦、勇于担当

今天的我们在面对基层工作时,更多的是抵触、抱怨、牢骚、烦躁不断,陷入此怪圈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可是年轻的习近平又是怎么做的呢?带领大家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收入;带领大家开挖出当时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村民照明、做饭的问题。上山下乡的经历可以说一直影响着年轻时候的习近平。他曾在回忆文章中说到:“每当遇到困难时,就想想当时那个时候,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干好事业的基础”。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多在基层锻炼、磨砺集大家之智慧,群策群力,团结克难,方能走向成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国之兴亡,受之百姓”。唯有脚踏实地,务实求进,从基层中积累经验,从劳动中磨练意志,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为公司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为社会主义进步助力向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离开北京后,来到梁家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后,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选择面前,都要不忘初心,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作为第一价值判断。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或许在浮华的城市背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平静一下,感受体会一下农民精神。习近平曾说过“陕西是根,延安是魂”,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魂。他正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延安的经历,正是那些经历,让他能够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种子没有在泥土里饱润甘露,哪来的破土而出。拳头没有缩回来的间距,哪来的力量与速度。学会在平淡中积聚能量,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正当其时。习近平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

 201354日,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们从小就懂的。其实在说学习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谈认真地学习,勤奋地学习,而不是在说学习的好。好是一种结果,认真是一种态度。好的态度需要加上好的认知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高手,关键是要找到对路,然后坚持走下去。学习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现在从事建筑工作的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虚心的向老员工们请教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公司发展。为公司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路桥微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地址:石家庄建设南大街38号 邮编:050001 电子信箱:sinorb@cscec.com

Copyright ©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冀ICP备05030520号-1

版权所有: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