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皓
最近,我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感触颇深。
纪实文学《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受四川省大办沼气的影响,提出在梁家河也发展沼气的想法。当时,技术受限,群众们也不理解。习近平先是寻求了县委的批准,又前往四川取“沼气”经。习近平是个实干家,说干就干,突破了重重困难后,沼气终于通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
当初,习近平的入团和入党经历都很坎坷,入团申请书写了八份才通过,而入党申请书则写了整整十份。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习近平实现了理想。
当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即将离开梁家河时,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们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虽离开了梁家河,但把心留在了那里。
我们在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险阻。这时,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可能会自乱阵脚,乱了分寸;可能会应对不及,马失前蹄;又或许患得患失,矫枉过正。其实,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只需认清目标,坚定信念,一股劲往前冲,准能成功。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挫折,是难免的,困难是常见的,而目标,则是长远的,不可动摇的。在这些不断地挫折考验中,我们不要迷失自己,要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没有达不到的目标。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人人做个实干家。